2021年工作要点及任务分工
2021-10-15 17:49  

江西理工大学2021年工作要点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校2021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学校“十四五”发展目标任务,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一、立足新发展阶段,着力推进“四个一流”建设这一中心工作

围绕学校“十四五”发展目标任务,持续推进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和一流人才队伍(“四个一流”)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学校“十四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六项重点工作

(一)着力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

严格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突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注重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面向全体党员,以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精心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开展好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作为特色自选活动。组织好三场特邀报告和两次现场学习,切实传承红色基因。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统筹谋划落实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大力营造共庆建党百年华诞、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十四五”开局起步中担当作为的浓厚氛围。

(二)深入推进稀土领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稀土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好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稀土领域一流学科建设更好服务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实施好稀土领域“学科特区”政策,持续推进与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所共建稀土学院,强化稀土学科人才培养,培育稀土领域学科重大业绩,加快稀土领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三)切实加强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和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

1.加强一流专业建设。加大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建设力度,强化师资、实验平台等资源配置。筹划部署新一轮一流专业建设点申报工作,力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总数达到20个以上。组织相关专业申报教育部、江西省“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和参加第二轮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继续推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评估)申报工作,进一步树立OBE理念。通过加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加快“四新”发展,切实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一流课程建设。以“金课”标准不断提升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建设水平和应用力度,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教学改革落地。积极筹划新一轮国家级、省级五类一流“金课”申报工作。重点推进50门专业核心在线开放课程和10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建设与认定工作。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启动第三轮课程思政项目申报建设,新建课程思政项目100项以上,努力实现“思政课程精品化、课程思政全员化”,着力构建系统化、协同化、专业化、制度化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引导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大力推动“互联网+教育”工作。

3.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加强校级-省级-国家级教学团队梯队建设,实质化运行各级各类教学团队,着力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专注本科教学、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的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加大整合力度,积极组织申报第二批省级教学团队。着力培育省级、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通过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积极推进博士点和硕士点建设

继续跟踪博士点申报,努力实现获批3个以上博士点的预期目标。改善博士点学科科研条件,配强博士生指导教师队伍,提升博士点学科建设水平。做好“十四五”新增学位点布局,重点落实面向社会重大需求和应急管理、医学、集成电路等领域交叉学科的学位点论证和申报工作。组织好新一轮17个学位点合格评估、硕士学位点专项评估和学位点动态调整工作。强化新增学位点招生目录及方向论证,制定相应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实施分层分类管理。通过博士点和硕士点建设,全面带动学科建设水平提升。

(五)谋划好国家“十四五”重大研发计划(项目)和创新平台

1.加强重点研发专项及国家级项目申报。聚焦特色优势学科,培育和申报国家、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密切跟踪“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编制工作,争取获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课题2-3项。组织好国家基金申报工作,争取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优青”项目、面上项目上取得突破。拓宽基金申报领域,加强国际(地区)合作项目申报工作,争取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项。

2.夯实科研平台和学术团队建设。着力加强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建设,努力做实做强,提升效益和影响。积极申报江西省钨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持续跟踪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稀土检测与溯源)申报工作。进一步推进市校共建稀金大数据平台。依托高水平创新平台,推进学术团队实体化建设,强化重大绩效考核。

(六)按时保质推进新校区建设

成立校区建设和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基本完成新校区一期建设,完成各建筑物建设内容,基本满足使用功能需求,逐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和达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条件。加强统筹调度,细化搬迁方案,明确责任清单,做到厉行节约,扎实做好新校区、大学科技园等搬迁工作。推进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尽早落实新校区二期建设用地及相关政策支持,积极推进新校区二期规划建设工作。

三、服务新发展格局,认真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1.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执行学校《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任务清单》《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举措》,着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修订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制定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对党务和思政干部开展一期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培训,对各基层党组织开展一次意识形态工作专项督查。加大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力度,全面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

2.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文章精神,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严格贯彻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实施“3+X”学习模式(“3”为学、诵、讲,即每次中心组学习会上学一段经典著作或总书记讲话、诵读一段党章内容、讲一个党史故事;“X”为学习教育、科技、思政工作等与高校密切相关的内容),推进专题式、体验式、研讨式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重点,统筹谋划和开展各项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建设好官方微信、微博、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并正式运行。深化“三全育人”工作,积极推动红色文化进思政工作,推进“VR+红色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完善思想政治素质测评体系。扎实开展文化育人工作,推进国家、省级文明校园创建,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3.深入推进组织建设。巩固提升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成果,建设好新校区党建示范活动室。大力推进党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引领标准化和规范化,建成智慧党建平台并于“七一”前正式上线启用。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认真落实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扎实做好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年度述职评议考核、党支部书记双述双评工作,持续开展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继续在“双高”人员、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不断推进基层党建创新,实施好基层党建“一院一品”工程,打造党建特色品牌。以入驻新校区为契机推进党建进宿舍工作,制定宿舍党支部活动室与辅导员工作室联合建设工作方案,成立学生公寓党总支和党支部。进一步完善学校《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实施办法》,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干部调整工作,加大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力度。进一步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干部经常性管理监督。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和党员”全链条式教育培训体系。继续开展中层干部和高层次人才、教工党支部书记和党建组织员、思政课教师暑期集中培训,做好辅导员、科级干部培训工作,实施专职团干、学生骨干“协同成长计划”。促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4.着力培育新风正气。不断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着力整治师生身边的不正之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活动,建立基于学生评价为主、同行同事评价为辅的师德师风评价机制。严把新引进教师政治关,建立健全师德承诺、建档机制和师德师风监督机制,在教师选聘、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和评优评先等环节全面落实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常态化开展作风检查,加强检查结果通报和运用,倒逼形成新风正气。

5.严格监督执纪问责。强化政治监督,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动落实党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推进纪检体制改革,深化“三转”工作。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科学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用好第一种形态。强化建章立制工作,进一步巩固拓展巡视整改成果,完成好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依托退出实职岗位中层干部成立若干校内巡察组,做实做细校内巡察工作,推进巡察整改。常态化开展政治谈话工作,年内实现中层正职干部政治谈话全覆盖。强化警示教育,积极构建党风廉政教育体系。进一步强化对南昌校区、后勤党总支、新校区建设办公室、周转房建设指挥部等单位的廉政教育和管理。

6.认真做好统战群团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和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民主监督的职能,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政教分离,及时准确掌握包括外籍师生在内的全体师生、退休职工、临时聘用人员的宗教信仰情况,防范和抵御宗教邪教向校园渗透。强化民主政治建设,开好校院两级年度教代会,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持续深化青年大学习行动,举办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学生会、学生社团建设,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好为学生服务。不断浓厚全民健身氛围,继续推进以大学生艺术团为代表的校园美育平台建设,通过项目制、积分制等形式构建劳动教育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体制机制。

(二)谋划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强化学科建设龙头地位

1.着力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工作。总结评估好“十三五”发展规划完成情况。以《中共江西理工大学委员会关于制定江西理工大学第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指导,对接好国家和江西省有关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十四五”规划文稿,形成高质量的“十四五”规划“1+6+N”完整体系,提交教代会审议并经学校审定后正式颁布实施。建立健全规划落实机制,加强跟踪督促,确保“十四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

2.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全面谋划好“十四五”期间学科建设。继续跟踪国家第五轮学科水平评估,提升学科影响力和竞争力,争取2个左右学科达到B类或A类层次。精心组织申报江西省“十四五”“双一流”建设项目,力争学校进入江西省有特色高水平大学行列和3个以上学科进入省一流学科。深化学部制改革,推进学术职能学部有效实质运行。筹建医学部,推进医工结合学科发展。培育清洁能源+冶金、人工智能+、应急管理、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等新兴交叉学科,促进文、理、工、经、管、医等多学科协同提升。继续开展学科分层分群建设,完善学科信息平台建设和绩效评价机制。加强高等教育研究。

(三)全面提升一流本科教育水平,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着力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全面启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迎评工作。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程,出台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劳动教育、体育、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书院制”培养稀土领域世界一流拔尖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铜、稀土、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争取铜现代产业学院获批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试点。实施教学成果培育工程,跟踪好第十七批江西省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争取获奖等级和数量有较大突破,启动遴选2-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严格学业标准,加强课堂纪律考查,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2.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分层分级抓好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大创课程改革,开设“双创实验班”。精心谋划参加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培育,力争实现国赛金奖突破。积极组织参加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统筹规划“一中心四基地”创新创业基地,优化各校区双创基地布局,提升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

3.进一步推动教育国际化。更好发挥国际教育学院职能,做好国际学生的招生和培养工作,强化教育管理服务。筹办好国际产学研论坛大会,加强国际产学研合作。推动更多学生到国外高水平大学交流学习。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和影响力,争取开拓新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做好滞留在外的外专、外教及家属入境的对接服务工作。加强对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俄语中心、德语中心的协调管理。做好孔子学院工作,开展国际中文教育,积极传播中华文化。

4.抓好学生素质培育工作。全面提升思政工作质量,推出主题教育“十二个月”,重点开展“学习党史悟思想、坚定信念跟党走”主题教育,强化红色教育实践活动,扩大心理健康教育覆盖面,实施“石榴籽”工程,推进线上德育工作,守住学生安全底线。坚持抓好“五查、三个覆盖”,扎实推进考风考纪教育,提升学风建设成效。加强学生社区建设,学工干部全面入驻学生宿舍办公,建好“学生之家”微信平台。完善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发挥资助育人作用。实施辅导员能力提升工程,构建辅导员分级分类培训机制,推动辅导员培养培训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5.积极开展招生就业工作。认真研究,提前谋划,积极应对新高考制度对招生就业工作带来的困难与挑战。继续推进大类招生,广泛搭建招生宣传平台,改革招生计划分配模式,力争实现全国全一本招生,切实提高新生质量。坚持推行“全员就业”, 继续拓展就业市场,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问题等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帮扶力度,加快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精准就业服务水平,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6.提升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水平。稳步推进成人学历教育,提升自考工作质量,打造好红色教育培训平台,持续推进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运作好赣州市企业家培训学院。

(四)持续推进卓越研究生教育,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1.抓好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实施导师年审制、预警制,落实好导师第一责任人责任。做好首批研究生课程思政项目遴选工作,加强科学道德教育,统筹学院学生工作队伍管理模式,着力提升研究生思政工作水平。

2.大力推进卓越研究生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积极争取博士、硕士招生计划,组织好博士招生申请-考核、硕博连读、直博和普通招考工作,有序开展硕士招生调剂复试工作,扩大同等学力招生规模,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继续保持博士就业率100%、硕士就业率97%以上。落实研究生教育分级管理、分层分类培养机制,推进与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等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工作。组织实施好研究生专项资金项目、教改项目、优质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等质量工程申报工作,积极申报江西省科教融合示范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跟踪好研究生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毕业生高水平成果产出率和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频次。严格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和质量把控,积极申报优秀学位论文。

(五)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1.实施科技评价改革。按照上级精神,推进学术评价制度改革,坚决破除“五唯”现象,加强学术诚信和学术规范建设,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制度,推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2.推进成果培育和转化。做好省部级科技奖励、人文社科成果奖申报工作,进一步提高申请数量和质量。推进稀土永磁磁浮轨道交通、复杂铅锌硫化矿高效节水节能选矿、高端铜材精深加工智能制造、新能源动力电池、5G高性能电解铜箔制备等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着力产出标志性成果。

3.深化军民融合。大力跟踪推进军工项目合作,力争在稀土功能材料、钨铜合金、新能源动力电池等领域承担2项以上军民融合科研项目。

4.加强智库建设。加强省级智库平台建设,力争在有色金属产业研究、金融研究、中央苏区法制研究等领域出成果、上台阶。逐步推进理工文法综合智库平台建设,打造统一出口,提升学校智库影响力。

5.统筹办好四本期刊。努力推动《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入编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核心期刊。进一步提升《钨科技(英文)》期刊的办刊质量。推动《江西理工大学学报》向社科版改版有实质性进展。《江西冶金》影响因子在2020年基础上稳中有升。

6.做好分析测试和知识产权工作。规划建设区域一流的分析测试中心,力争获批稀土产品检测与溯源重点实验室,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推进知识产权管理,有序、规范完成校属保留企业中学校股权及管理工作无偿划转至科技产业公司工作。

7.加强科技产业公司建设。配强工作力量,推进科技产业公司有效运行,进一步提升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六)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区域发展,争取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1.着力提升对区域发展的贡献度。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全力对接并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切实做好结对的兴国县、赣州经开区支援服务工作,推动落实助力赣州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进一步完善国内合作与社会服务工作机制,打好服务区域(行业)攻坚战,切实发挥特派员(团)作用。推动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全面落户赣州高新区,深化中澳REEM国际研究院建设,加快推进“红轨”兴国示范线建设,全面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加强校地合作,重点加强与赣州市、鹰潭市、南昌市、吉安市、九江市及赣州各县市区等地方政府的对接合作。深化校企合作,重点加强与江铜集团、江钨集团、铜陵有色集团、金川集团、广西华锡集团、中金岭南等大中型企业的交流合作。

2.有序开展校友会、基金会工作。组织召开校友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做好第二届理事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快推动校友组群分类建设,优化校友联谊会布局。进一步推进“三请三回”工作,协助地方政府开展招商引智工作。组织召开教育基金会理事会换届大会。讲好捐赠故事,拓展筹资渠道,重点推进新校区建设项目筹资工作。探索基金运营模式,更好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切实提高教育治理能力

1.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制定实施学校《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办法》,修订新一轮聘期考核与聘任办法、工作绩效评价办法、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等文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五唯”现象。召开学科科技研究生工作会,引导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2.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布《江西理工大学章程(2020年修订)》,大力推进章程宣传、实施工作,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坚持依法治校,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学术委员会、校务委员会等机构,适时成立学校理事会。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各单位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加强业绩培育和数据推送,进一步提升学校综合排名。进一步推进南昌校区以条管理为主的融合发展工作,全面加强校区的“窗口”作用。深化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八)加快构建高层次人才引培体系,提升人才队伍水平

1.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召开学校第二次人才工作会议,谋划“十四五”人才队伍发展战略,制定“十四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切实发挥二级单位引才主体作用,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特别是紧缺学科和稀土领域人才的引进力度,做大高层次人才总量。加强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和基地的培育和申报工作,实施长江学者等各类重点人才项目申报攻坚计划,推进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工作站建设,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引智计划”(“111计划”)基地。加大高层次人才培育力度,修订完善“十四五”清江人才选拔培养计划,重点支持青年人才发展。强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的服务与考核,开展服务人才“三个一”活动,搭建“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规范人才考核管理,发挥好各类人才作用。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二级机构设置,出台2021-2025年人员编制管理办法,做好定编、定岗、定责工作,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修订完善聘期考核与聘任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资格条件,逐步实施评聘分离、动态管理的岗位聘任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修订工作绩效评价办法和2021年年终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办法,重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做大绩效工资总量。构建学位教育、技能培训、高层次研究等多位一体的培训制度,提升师资队伍学历、能力水平。完成人事信息系统建设及干部人事档案专审工作。

(九)统筹做好黄金校区过渡期工作,支持赣南科技学院高质量发展

加强省、市、校沟通对接,尽快成立赣南科技学院过渡期管理委员会,作为过渡期办学临时决策机构,依据《高等教育法》行使学院办学自主权,确保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向赣南科技学院平稳过渡。签订市校共建赣南科技学院协议,积极支持学院高质量发展。按照市校院三方过渡期协议,妥善回应师生诉求。落实落细过渡期黄金校区各项工作,保证校区正常有序运转。

(十)突出服务意识和能力,大力提升综合保障水平

1.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落实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严格落实“两个尽量、两个严禁、两个一律”的总体要求,科学研判形势,完善制度机制,强化应急处置,确保校园内不发生聚集性疫情,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加强基建、资产、后勤等工作。完成历史遗留工程结算、财务竣工决算、转固以及资产交付工作。抓好南昌校区综合体育馆招标和建设工作。提高招标采购工作效能,规范工程预决算工作。科学做好新校区用房分配工作。建设全校智慧能源监管平台,在新校区打造省内一流食堂,提供校区间多样化通勤和优质物业服务,严格水电管理。

3.做好资产盘活工作。着力盘活红旗校区资源,整合留守单位办公、教学等用房;统计闲置资产,做好市场调研,开展好招租工作。与意向单位加强对接协商,加速完成西校区整体出售(出租);积极推进西校区10余亩闲置土地收储。加强各校区店面、公租房等管理,提升经济效益。切实抓好应科院转设补偿工作。

4.抓好财务和审计工作。拓展融资渠道,力争获批5亿元地方性债券,夯实事业发展财力保障。科学编制2022-2024年三年财务规划、2021年财务预算,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常态化过紧日子,保障重点支出。强化绩效管理,不断提高各类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效益。探索多校区财务管理新模式,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发挥好审计委员会作用,推进审计工作全覆盖,开展审计创优年活动。开展新校区、教职工周转房等重点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及时抓好维修工程预结算审计,规范财务审计,狠抓审计整改。

5.高水平建设好智慧校园。强化统筹协调,切实抓好新校区智慧校园建设项目的招标与实施,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智慧教学环境、智慧安防、学生宿舍空调热水、食堂一卡通等项目建设。推进银校合作智慧校园项目建设,加快人事管理系统、资产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的采购与实施。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网络安全意识,补齐网络安全短板,提升网络安全水平。

6.增强服务保障能力。统筹抓好改革发展和安全稳定两件大事,坚持党管武装,强化综治工作,推进“三防”建设,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主动仗,构建平安校园日常工作体系、应急应对体系、安全责任体系。认真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充分发挥好校园调解委员会和“老师傅调解室”作用。加大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做好艾滋病、肺结核等传染病防控工作,杜绝群体性传染病事件。改进教学督导和工作督查方式,强化重点工作和领导批示的督查,建立工作台账,优化发布《督评简报》《督办简报》。推进跨校区、多校区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完善工作,深化档案资源体系、利用体系、安全体系建设。

7.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完成教职工周转房全部工程施工,拟提供周转房室内设计、装修参考方案供教职工自愿选择。协调推进“江理新苑”建设。落实南昌双港实业公司新建住房租赁工作。择机研究基础性绩效分值调整事宜。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借助赣州市人民医院资源为师生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稳步推进新校区、黄金校区、南昌校区医院建设。成立江西理工大学老年大学。实施老旧房屋维修工程,加快推进家属区电梯安装。推行青年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开展好为学生办实事工作。

关闭窗口